
說到西班牙廣場(Piazza di Spagna),可能有人還以為它位在西班牙。但一說起《羅馬假期》中奧黛莉赫本與葛雷哥萊畢克一起騎上偉士牌機車,逛大街吃甜筒冰淇淋的那個圓型山坡狀階梯,我想就很少有人不知道了吧……
這部半世紀前,由奧黛莉赫本與葛雷哥萊畢克主演的《羅馬假期》,一直是我對羅馬的封存記憶。
僅管我看這部片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但片中的每一個黑白畫面對我而言,都是一幕幕無法挑戰的羅馬印象。許願池、真理之口、競技場、還有我至今依然不知道中文如何稱呼的那片偉大半廢墟的古老棟樑群柱Foro Romano,當然還少不了西班牙廣場以及萬神殿。
也因此,當我第一天到達羅馬市時,竟有一股熟悉的陌生感,或者應該反過來說,是陌生的熟悉感。當所有似曾相識的景物與情境重現眼前時,心底竟有一股無法對焦的焦慮,後來我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問題出在黑白電影與彩色真實之間的差異。
原來羅馬是彩色的!
而那個一直存在於我腦海裡,英國公主與美國記者邊聊邊走過的西班牙廣場,也是彩色的。
當我站在噴水池旁,仔細端詳著廣場的階梯、身邊的噴水池,還不時咪著眼抬頭確認山丘上三一教堂與方尖碑的位置,看來它們和半世紀前的電影畫面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只是在2008年11月這一刻它們都變彩色了。
或許應該說,它們本來就是彩色的,只是在我腦中存在了20幾年的黑白模樣而已。
西班牙廣場,是我們造訪羅馬第一個來到的地方。我們徒步從離羅馬車站十分鐘路程的Hotel San Remo,一路順著大路走,經過收藏有Bernini驚世之作《聖泰瑞莎的狂喜》的勝利聖母教堂(事後Ethel還為當時沒有進去朝聖一番懊悔不已),再經過Barberini廣場,順著Via Sistina一直走,約莫半個小時,就來到了山坡上的三一教堂及方尖碑處。
而這時,西班牙廣場還在另一面的下坡處。
羅馬是個相當有坡度的城市,走著走著沒幾步就會遇到上坡路,再拐個彎,可能就是好走的下坡路,當然也可能遇上更陡的上坡路,跟人一生的境遇有點像,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路口是上坡還是下坡,這或許就是精彩之處吧。
言歸正傳。當我們來到三一教堂及方尖碑處,只覺風景奇好,似乎前方景物全在腳底,有一種居高臨下的美麗。趨前至廣場邊的欄杆一看,才知道我們正在城市的相對高處,眼下是一排又一排的階梯順勢而下,而西班牙廣場就在腳下階梯的盡頭處了。
方圓五十尺內竟有如此高且陡的落差,真是令人嘆為觀止,之前總覺得布魯塞爾城市多起伏高低,現在比起羅馬,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了。
而三一教堂前,趁著難得的冬日豔陽,許多藝術攤位也紛紛出籠,最多的小攤是招攬觀光客生意的人像畫家。
經過時正好見到一對韓國情侶坐著被畫,老實說,我覺得畫得挺好。我向那女子點點頭,示意畫得不錯,握著黃玫瑰的女子也回以一抹輕輕的微笑。
說到人像畫,多年前我也曾在塞納河畔畫過一次,那時還是法郎時代,我掏出三百多法郎也湊熱鬧畫了一張,回來後怕壞掉還煞有其事的錶了框,前幾個月從屋子的角落整理出來時,看到畫中青澀的模樣竟有點認不出自己,只能說歲月走過真的有痕跡啊。
我們在三一教堂前的廣場停留了半晌,直到被冬陽曬熱了身子,這才決定往階梯下方移動,久違了的記憶中的黑白西班牙廣場,現在終於要與真實的西班牙廣場見面了。
人潮眾多,是我第一個印象,剛開始的樓梯上坐落的男男女女還算稀疏,但越到接近廣場處,階梯坐滿了五六成的人,雖不至於到舉步維艱的地步,但走走停停彎來彎去倒是不假。會坐那麼久,想必都是為了那難得的冬陽吧。
腳才剛踩到廣場上,第一個念頭就是轉身往上望,圓弧狀的階梯一圈一圈往上長,直到頂端三一教堂及方尖碑處,正是那個不折不扣的西班牙廣場。
再配上大腦自動去色的功能,恢復了黑白色調的此情此景,不正就是奧黛莉赫本邊吃甜筒冰淇淋邊走路之處了?
我在廣場上的噴水池邊待了一下子,四處都是兜售紅、白、黃玫瑰的小販,隨便用眼睛一數,就有七八人在四處向年輕男女推銷玫瑰。剛才在三一教堂前坐著畫像的韓國女子,手上握著的黃玫瑰也是在這裡買的吧。搭了《羅馬假期》的順風車,這裡成了戀愛男女的寶地?
原來,一直忘不了奧黛莉赫本跟葛雷哥萊畢克的人不只我。也原來,半個世紀前英國公主在邂逅了美國記者後,一起偷溜到羅馬街頭那一個星期發生的故事,竟會在這麼多年後,還影響著這麼多凡夫俗子,包括我。
西班牙廣場四週其實挺有南國風味的,不說別的,就說那一棵棵排排站的椰子大樹就夠特別的了,還有一整排紅土色的刷舊建築,裡面不乏一些精品小店,沾了西班牙廣場的光,成了遊客川流不息的熱鬧境地。
帶來了商機與人潮,但也免不了多了紛擾與世儈。這好像也沒有好不好的問題,只是選擇的問題。
花了十多個小時,飛越了太平洋,橫跨半個地球,走了一個早上的路,我站在羅馬城中的西班牙廣場前,驚豔於這個彩色真實的西班牙廣場,卻也想念起了《羅馬假期》裡的黑白世界。
不是因為真實的西班牙廣場不夠美,實情是恰恰相反。彩色版的西班牙廣場比記憶中的黑白畫面更真實,也更令人驚嘆。
真實的世界是,三一教堂前的那塊蔭影會隨著時間流逝而由東往西移。
而等媽媽講手機的小女孩兒用她腳上的小鞋子磨著石梯缺口的那一角。
坐在石梯平台上專注書寫的男子已經20分鐘沒有抬起頭了。
還有世世代代都在噴水池邊飲水玩樂的鴿子,翅膀一揚就這樣啪答啪答的飛過你身邊,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令你不得不反射性的低下頭,生怕牠沒算準距離會撞著你,雖然機率不高……
這些活生生有呼吸有溫度的一切,都不是那個黑色布幕投能夠投影的黑白畫面所能比擬。
只是因為是真實的當下,就會變,就會衰退。三一教堂的外牆會日漸剝壞、石梯的缺角磨損會越來越多、百年的橘色建屋會掉漆顯舊……這些都是真實存在下的不變循環。
似乎只有記憶裡的東西,才能因封存而永遠美好。我決定告別黑白西班牙廣場,在記憶的某處留一個位置,讓《羅馬假期》裡的每一幕黑白影像都成為現實不侵的雋永真實。然後好好的收藏心底。
收好之後,我就要開始好好擁抱彩色羅馬的繽紛寫意了,而美麗多彩的西班牙廣場只是第一站而已……
我們的義大利之旅才正要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