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一直在想這是開版第一篇,到底該從哪個城市下手?巴黎(Paris) 太通俗,用來當開場有點老套。里昂(Lyon)好像少了一點氣勢...
到底該用哪一個城市來開場白呢?馬賽(Marseille) 嗎?感覺又雜亂了一點,我承認這是我的個人偏見。
安提布(Antibes) 呢?是個優聖美地的小鎮,只是聽過的人可能不多。
還是阿姆斯特丹(Amsterdam)呢?這可是經調查全球最適合居住的城市之一呢!可惜位在法國北部的荷蘭,不在法國,多少有點不符合「法國」姐妹報的第一站。
幾經思考,我決定從蒙頓(Menton)開始第一站。
對於Menton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因為她距離法南大城尼斯不遠,坐火車約點鐘的距離,且沿途風景相當宜人,很適合剛從尼斯下飛機的長途飛行旅客。
我們就是這種旅客,一路由太平洋東岸這樣飛行了十幾個鐘頭。
所以通常一到尼斯,我們的第一站不是去造訪尼斯的繁華與古意(新舊城的意思),反而是直衝火車站,買一張往Menton的火車票,約10歐元左右,然後拖著愉快卻帶著時差累的身體,等著上火車,來趟進入法南的見面儀式。
蒙頓是個小城市,這是第三次造訪了。簡簡單單一個海邊的小城市,因為剛好位在義大利南邊前往法南的路上,再加上海灘風光無限好,延著海濱也蓋了不少豪華的賭場,當然也多了些豪華大飯店。
(上圖:Menton海灘邊的賭場及飯店)
這樣的Menton當然不是吸引我們的地方。
因為,若要看這類豪華紙醉的景致及頂級跑車呼嘯而過的高貴感,坎城(Cannes)及聖托培(St-Tropez)多的是,也更精彩的多。尤其是聖托培這個高貴者的度假天堂,光光在那個城市看到的張牙舞爪的怪跑車,就比全法國走一圈還多。
Menton真正吸引人的地方是她的溫度、檸檬,和土黃色的教堂。
(上圖:黃紅石塊的建物在Menton隨處可見)
溫度這一點,最近幾年已經快成為歷史了,因為法南熱浪一年比一年厲害,連帶的本來比較清涼的Menton在近五年來也已經漸漸變熱了,夏季時分走在海岸邊的柏油路上,已經有令人漸漸難以忍受的熱感。
跟2000年以前總有著炎熱法南夏日一道清涼的感覺,早以不可同日而語。
但Menton的避暑特質是有歷史記載的,才沒有多久前,不到100年前,英國維多利亞女皇及許多文人雅士都喜歡趁著夏日,到Menton避暑一下,享受這種避暑的流行時尚感。
現在這種涼快而美好的舊時記憶,只能往Menton的山城裡去尋找了。
說起Menton的山城舊街,那就真的是吸引我們每到法國必訪的原因了。
如果閉起眼睛回想Menton的一個畫面,那就是土黃色的街、牆、教堂、住家了。一整片土黃色的天堂,這麼說是有原因的。
順著Menton海灘沿岸走著走著,往舊城區方向垂直走進去,通常這類的走訪,我們並不愛看地圖,因為怕會漏掉了真正的驚喜。
畢竟真實人家的生活,得花時間慢慢走近了,看了,才能發現其中的模樣。
而Menton的山城就是個適合如此探訪的好地方。
愈往山城舊街方向前進,愈發現地勢漸高,腳程也因四週的風景而越來越慢。
由許多大塊階梯組成的舊街道,土黃土黃的,在豔夏走起來還是很清涼,尤其是當轉角出現了一座高聳的大教堂時,突然抽高的建物不知為何的就是會令陰涼處更加沁涼。以黃紅石塊建造的聖米榭爾(St Michel)大教堂,就是一處令人覺得安心的好地方,巴洛克式的建築風格,處在黃土般顏色的山城裡,卻一點也不突兀,巴洛克式的繁瑣裝飾及紋章,在這裡反而像極了山城裡的原始印記,跟隔壁尋常百姓家窗口零零落落吊掛著的毛巾衣物,看起來竟顯得如此相稱。
不只在Menton,法國各處的大教堂(其實可能在歐洲都是吧)在門口都會擺放長披巾,看著進去的人取來用後,出來後再歸還的情況,剛開始還會丈二金鋼摸不著頭腦,幾次疑惑的表情後,終於得到好心法國人的解答。
我還記得那是一位年輕但英文完全不通的法國男子,他指著我穿著無袖上衣露出的肩膀,用法式慣有的鬼靈精怪誇張表情,老實說,不用太有慧根的人就能一眼就看出他想表達「不妥」的意思,然後他再指指他自己有袖上衣的肩膀,很安心的點點頭。
很感謝那名法國男子的說明,自此之後我們每次遇到大教堂,都會留意是否需要披上巾子,遮住露出的肩膀處,以示尊重。像在Menton的大教堂也有這樣的需要。
看著我們坐在教堂前的台階一直不走,剛從教堂裡走出來的太太好心指著門口的長巾示意我們,我猜她想告訴我們,「披了巾子就能進去了啊。」我們用微笑點頭謝過她的好意。因為我們沒想要進去,外面的風景才是我們駐足的原因。
從山城教堂的高度往海的方向眺望,整片地中海的海天一色盡收眼底,透過山城建物與建物中間的格子,向海灘望去,遠方沙灘上成排成烈的泳裝男女,像極了畫框裡的一幅畫,活生生的,會跑會動,會戲水,就像一幅會動的畫在眼前,隱約聽得到遠處傳來喧囂的城市聲,但因為太遠,竟會錯生是另一個世界的感覺!
接近傍晚時分的舊城,開始出現下課的學生,以及準備帶著兒子去戲水的年輕父母,總有三三兩兩的人,坐在路邊台階上,有的是拿著書讀得入神的旅人,有的是像我們這樣閒閒坐著的人,這時候我們不閱讀、不說話、不做任何事,就這樣靜靜的坐著,等著太陽漸下山。山城裡的晚風會告訴你何時該挪動屁股,該回家睡覺。
另外一個不能不提的Menton特產,或是說Menton的代名詞就是檸檬。
每年二月正值檸檬盛產,也讓Menton的二月檸檬節盛名遠播。
曾經還在DK的書上,看過一張用檸檬搭建裝飾而成的泰姬瑪哈陵,場面之盛大有趣(說有趣,是因為誰會想要要檸檬去裝置藝術出一座泰姬瑪哈陵呢),讓我當場看得目瞪口呆,下巴差點掉下來。
不過,Menton的檸檬盛名絕非浪得虛名。黃橙橙的,熟透的黃皮帶著一絲早春的氣味,什麼都能做,尤其是做成檸檬香皂最受到歡迎,其他如香包、香精、香料等等都有。
而這一點也影響了該地出產的陶瓷器皿,清一色都是黃橙橙的模樣,圖案上當然也都少不了檸檬圓滾滾的身驅,還有上面連根帶著的兩片綠葉。每個陶罐看起來既飽滿,又充滿地中海的氣味。
要不是顧慮到長途飛行可能落得帶了一堆碎瓷回家的下場,當下真想通通給它包下來。
Menton是每次我們前往法國南部的第一站,她像是個令人覺得眼睛一亮的前菜,不會讓人吃得太飽,壞了之後大餐的食慾,但又有足夠的美麗氣味,留住人們的心,讓人們對接下來的旅程充滿想像的驚喜感。
(上圖:熱情的陶瓷店老闆娘,離開前還送我們蟬型的畫布粉筆...ps.蟬跟橄欖是當地兩大特產)
所以我們每次進入法國(如果從南邊進的話),一定要先完成與Menton的見面禮,然後,接下來,就是一段段精彩的法國旅程了。